清流雙月刊 NO.32

64 清流雙月刊 50 年代 星空下的布幕電影 物換星移,歲月遞嬗,科技愈昌明, 物質生活愈富裕,一些懷舊產業卻紛紛湮 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想當年物資匱乏, 凡事講求簡約克難,生活艱辛刻苦的年代, 老戲院提供不少歡樂的影片戲劇,慰撫了 大眾沉悶的心靈,忘卻了他們心中的空虛 寂寞,重拾生活的色彩,那真是一段難忘 的黃金時光。 50 年代,那時沒有電腦及手機,只有 每週放映 1 至 2 次的黑白電影,在村子裡 頭的大廣場播放。一大片潔白的布簾掛在 場中央,周遭擠滿了人群,小孩們坐在板 凳上觀賞,大家聚精會神地盯著螢光幕, 只有換片空檔,大人們才會竊竊私語,興 奮地討論劇情的發展。這場景直到鎮上的 戲院隆重開幕,才結束這種引頸盼望電影 團來鄉下公演的「追星熱潮」。 60 年代戲院 萬人空巷追星熱潮 當時的戲院不算氣派,裝潢也不考究, 簡陋中略帶著古色古香氣息。最醒目的是 掛在戲院四周的招牌,色彩繽紛,畫風細 膩,把電影劇情及男女主角的帥氣與高雅 氣質,紛紛表露無遺。當年還流行著讓大 名鼎鼎,紅遍半邊天的電影明星隨片登臺, 一時萬人空巷,大家爭相慕名而來,要一 睹其廬山真面目;當下戲院前人潮如織、 大排長龍,那種熱烈氣氛簡直比今日追星 族更為瘋狂呢! 老戲院為臺灣早年經濟注入活水 60 年代,黑白影片興起,帶動全臺興 建戲院的熱潮,那時無論是男女老少,最 想去的休閒場所就是戲院。當年偷看戲(看 白戲或撿戲尾)的時候比較多,大都是小 孩子趁虛而入,或緊跟著大人們鑽隙偷溜 進戲院。當然也有被識破悵然而返的時候, 戲院則是大大方方地讓大家進場觀賞最後 的結局,讓其等在意猶未盡、徒留回味之 後,企盼明日再來一償宿願。 坐在木造長椅欣賞老電影,體會 50 年代村民 聚集在大廣場觀影的感受。 MJIB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