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雙月刊 NO.31

83 No.31 JAN. 2021 濛茫光燦 是個暮秋的週日清晨。睜開眼,窗外 是久違的晴空。拋下猶豫,急奔火車站, 趕赴金瓜石。只為了圓這麼一個夢,一個 長久沉睡在心底,蕩漾芒花戀曲的小夢。 多年來在山林原野調查生態,不經意 地在山巔、在海濱,一次次地驚嘆芒花盛 景。囿於行程匆匆,總是無多餘的閒暇仔 細欣賞品味。如今終於找到一個理由,敞 開心靈看芒花,想芒花。並為長久飄逸在 心頭的幾句話,細剖心靈重新驗證。 九份和金瓜石,座落臺灣北部濱海的 山城,無論是地形還是海陸風的特性,都 使山城容易在午後起霧飄雨。 在一般無東北季風吹拂的日子,日出 後陸地溫度上升較海面快,這種溫度的差 異到達午後更為明顯。陸地地面空氣上升 的速度比海面迅速,使得海面的空氣往陸 地流動,帶動晝間由海面吹向陸地的海風。 來自海面的潮溼氣流,沿著山坡上升,氣 溫下降凝結水氣,午後山間通常是雲霧瀰 漫。東北季風的時節,強化了由大海向陸 地吹拂的力道。秋冬霪雨霏霏,偶爾在東 北季風稍歇的日子,才能在晨間展露難得 的晴空。 金瓜石當地的雨量豐沛,研判在未受 人類干擾之前應當是鬱閉的森林。隨著採 礦人潮湧入,各種人為開發活動,諸如: 支撐礦坑用的樑柱、生活建材、薪材,無 不消費大量的木材。森林遭到大規模砍伐, 形成今日滿山遍野,由芒草、芒萁所構成 的草原。由於地形陡峻,森林砍伐後地面 裸露,土壤受到雨水強烈的沖刷侵蝕而流 失。缺乏有機質又充斥礫石的土壤,極為 貧瘠,延緩了草原往森林自然演替的作用。 採礦業蕭條之後,草原未能回復為森林的 另一項因素,是受制於人類的活動,引發 頻繁的火災。由九份到金瓜石的途中,散 布大規模的墓園,掃墓引起的火災,阻礙 了森林的形成。緊臨基金公路的基隆山的 南向坡,從山腰到山頂,是一整片毫無樹 木的芒草地,少數的樹叢分布在谷間,是 典型山林火災後的植被形態。 臺灣低海拔地區的溫潤氣候條件,並 不至於造成芒草在冬季真正枯死。翌年春 天,芒草可由莖叢基部萌櫱,綻放新葉。 種子則是遠距離散播族群繁衍的憑藉。 另一個春日,再訪金瓜石。園區中汗 水淋漓,癱坐在地上歇息的阿伯笑著說: 「春秋兩季草長得超快,割都割不贏;夏 季則因為缺水,反而不需經常除草」。上 述海陸風、地形雨的效應,夏季並沒有多 少機會為當地貢獻降雨。夏季盛行南風, 金瓜石是座落在臺灣北部濱海的山城,因地形及海陸風 特性,秋冬霪雨霏霏,偶爾在東北季風稍歇的日子,才 能展露難得的晴空。( Photo Credit: pixabay ) 詩話生態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