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雙月刊 NO.32

66 清流雙月刊 老戲院建築風格 見證歷史軌跡 日治期間,正是世界建築史上的黃金 時代;建築可說是城市的精神標誌,當時 很多臺灣戲院揉合歐洲與日本新古典主義 的美學觀念,重資興建戲院,其中最醒目 的是臺南麻豆中山路的「電姬戲院」(姬 在日語中是公主的意思),興建至今已有 80 年的歷史。就建築結構而言,「電姬戲 院」採用當時最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築 風格,加上日本東洋風味的造型,再配合 西洋裝飾,所採用之建築材料、工法與風 格,更是與當時世界各地戲院建築同步, 見證當時的歷史足跡。戲院外牆上有 7 隻 西方石獅,寓意天天放映、全年無休,其 與日本「福神」浮雕神情十分吻合,以笑 臉迎接著絡繹不絕的觀眾。 「電姬戲院」為鋼筋混凝土建築, 堅固耐震,內部座椅為長條狀;一樓可坐 300 人,樓上則可容納 100 人,最特別的 是舞臺下埋有幾個甕缸,具備立體回音之 特殊效果。戲院裡有位重要的靈魂人物─ 放映師,其職責重大,需長時間擠在狹小 高溫的環境內,且播放中途片刻不能離席, 顯示三百六十行,行行各有辛苦面。 老戲院的轉型與沒落 60 年代中期,歌廳秀及錄影帶興起, 戲院榮景漸漸不再,部分戲院轉型成二輪 「電姬戲院」採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外牆有 7 隻石獅,寓意天天放映、全年無休,右圖為戲院的 售票窗口。( Photo Credit: Pbdragonwang, https://w.wiki/32Nb , https://w.wiki/32Na ) MJIB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