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清流雙月刊 NO.33
P. 11

MJIB                                                                                大腦戰場-以矽為盾護臺灣
























                  臺灣半導體產業



 美「中」貿易戰開打後,臺商紛紛回
 臺投資,政府也積極推動「投資臺灣
 3 大方案」,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投資
 環境,帶動臺灣整體經濟發展。(資                         之       發展思維
 料來源:行政院,https://www.ey.gov.tw/
 Page/5A8A0CB5B41DA11E/af6d44ca-f3df-
 467e-8538-b4213684bbf6)

                   ◆ 曾任半導體產業主任工程師 ─ 郭嘉呈
                     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 賴榮偉
 構的變化,使兩岸產業分工的發展步伐依  臺商應把握歐美「去中」之

 舊有序進行,充分發揮兩地資源互補、上  供應鏈機會
 下游分工的優勢,特別在電子製造業的全          掌握半導體的技術與製造攸關一國在商業與軍事上的成功。臺灣的
 美「中」貿易戰開打後,臺商紛紛回
 球供應鏈上建立了不能取代的地位。       半導體產業發展,就連美國 AI 國家安全委員會都認定,美國對臺灣晶圓
 臺投資,這次歐美與大陸關係的惡化,會
                        代工的依賴是「危險」的。推究原因,無非跟敏感的兩岸關係有關。
 使全球產業鏈重新排列組合。過去臺灣的
 現今走勢兩岸由分工變競爭
 對外投資有 7 至 8 成集中在大陸,但以目

 不過,經過 40 年的快速成長,大陸漸  前國際局勢的轉變來看,臺商必須要規避  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             RCA)技術移轉計畫,於 1976 年派出數位
 漸失去勞動力便宜的優勢,世界工廠的地  風險,不能再過度把工廠集中在單一的生  源自求生存與發展時刻             臺灣優秀工程師赴美受訓而攜回。

 位已經面臨挑戰,不只勞動密集型的臺商  產基地,投資地區必須要更為多元化。同
 減少赴陸投資,甚至原來在陸臺商也考慮  時也要抓住歐美企業積極組建「去中」供  臺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聯華電子」,           在當時,為因應政治上所面對的外交

 把工廠外移至東南亞。加上大陸積極往上  應鏈的機會,提供歐美專屬規格的零組件。  是在 1980 年由工研院分出成立,同年新竹  壓縮以及國內的民主壓力,經濟由進口替
 游的高附加值產業如面板、半導體等相關  科學園區正式設立。1987 年工業技術研究                      代轉型為出口導向,因此,臺灣高科技產
 此外,大陸的內循環策略強調要採取
 零組件發展,使得兩岸產業從過去的垂直  院與荷蘭飛利浦公司共同成立台積電,並                         業應運而生。即使臺灣與韓國一樣都由政
 進口替代政策達成科技自主,未來大陸需
 分工逐漸演變成水平競爭,自 2010 年以來  由時任工研院院長張忠謀出任董事長兼總                     府主導產業政策、投入大量資金與資源等,
 要從臺灣進口的零組件也會持續減少。過  裁。當時工研院半導體技術主要來自 1970
 臺商赴大陸投資已呈現長期下降的趨勢,                                             但顯然政府對高科技產業的策略性調節,
 去政府一直希望臺灣經濟能減少對大陸市
 主要還是以上的市場力量在驅動,國家安  年代,由經濟部出資 1,000 萬美元的美國無                    讓我民間企業更能適應市場供需。
 場的依賴,降低我方的國家安全風險,在  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全一直不是臺商優先考慮的項目。
 當前這場國際關係的大變局下,可能會逐
 步實現。





 8 清流雙月刊                                                                                         No.33 MAY. 2021  9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