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清流雙月刊 NO.45
P. 7
認知戰 真實上演中
1
素導致。 社群平臺上
的假新聞所進行的認知
作戰,在選舉期間更因
各種政治策略考量,不
但影響選舉,也影響了
民主政治。不斷出現的
假新聞使政治系統失去
功能,更導致疏離感
(alienation),並且對
所有機構失去信任,甚
至導致仇外與戰爭。 2 迴聲室效應指媒體社群裡,意見相近的聲音重複出現,讓受眾
更容易接觸到和自己價值觀相符的資訊,故得到的訊息越來越
趨單一化,進而驅使此環境中的大多數人將這些意見認定為事
實的全部。(Photo Credit: Kevin Hodgson, https://flic.kr/p/poFw67)
假訊息的類型與傳播方式
美國在 2016 年大選後,政治欺騙
類型的假訊息也最常見,學者 Allcott 與
Gentzkow 分析認知作戰的假新聞內容,可
分為六個等級:一、非故意的錯誤報導;
二、非源自新聞報導的謠言;三、民眾特
別相信某事為真的陰謀論;四、被當成事
實的諷刺文;五、政治人物製造的錯誤陳
述;六、報導有誤導傾向,但事實未必全
部為假。輿論在意的也是假新聞的政治意
3
涵。 另一項研究則列出 2003 至 2017 年
間,有關假新聞的字辭應用,並就真實和
欺騙的不同等級歸納六種假新聞類型,包
括:新聞諷刺(news satire)、新聞模仿 臺灣首次針對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的學術調查報告
出爐;調查發現,臺灣有超過 9 成受訪民眾認為假訊息猖
(news parody)、 捏 造(fabrication)、 獗、嚴重影響社會,且受訪民眾普遍認為自己受假訊息的
影響不大,卻擔憂別人會上假訊息的當。(資料來源:台
操控(manipulation)、廣告(advertising) 灣事實查核中心,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7702)
1 Bhaskaran, H., Mishra, H., & Nair, P. (2017). Contextualizing fake news on post-truth era: Journalism education in India. Asia Pacific Educator,
27(1), 41-50.
2 Brummette, J., Distaso, M., Vafeiadis, M., & Messner, M. (2018). Read all about it: The politicization of “fake news” on twitter.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95(2), 497-517; Mihailidis, P. & Viotty, S. (2017). Spreadable spectacle in digital culture: Civic expression, fake
news, and the role of media literacies in “post-fact” society.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61(4), 441-454.
3 Allcott, H. & Gentzkow, M. (2017). Social media and fake news in the 2016 election. Journal of Economics Perspectives, 31(2), 211-236.
No.45 MAY. 202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