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清流雙月刊 NO.49
P. 44
MJIB
艦艇航行時確認位置的方式,最早使用風向標、指南針、航海圖等工具,後來才演進到近代的雷達與
衛星導航技術。(Photo Credit: Kulturhistorisk museum, https://w.wiki/8PqK; Antti Leppanen, https://w.wiki/8PqA)
雷達(左圖)依靠電磁波運作,而電磁波會被水吸收,使其在海面下 50 公尺處即失去作用,必須藉由聲納判斷
位置,右圖為透過聲納發現的海底軍艦殘骸。(Photo Credit: U.S. Navy, photo courtesy of NOAA, https://flic.kr/p/Fw8KVa)
除水面艦艇外,北斗系統也強化了水 四代戰機加裝了衛星雷達,對於當前強調
下艦艇定位。由於雷達係依靠電磁波運作, 訊息整合能力的第五代戰機而言,衛星導
而電磁波會被水吸收,使得雷達在海面下 航更是不可或缺的必要配備。共軍的第五
50 公尺處即失去作用,必須藉由聲納判斷 代戰機「殲 -20」,自詡本身就是一個空
位置。北斗三號系統完成後,宣稱能為水 中的 C4ISR 平臺,自然極其仰賴北斗系統。
下 3 千公尺的潛艇提供準確的定位數據, 據大陸媒體宣稱,有了北斗三號系統的全
有助於共軍潛艦或水下潛航器改善追蹤其 天候導航定位支援,使「殲 -20」裝備的
他艦艇、發動精準隱形攻擊的能力。 小直徑精確制導炸彈,在透過北斗系統鎖
定地面目標和對炸彈進行引導後,能精準
在空中戰場的應用 打擊地面目標;此外,北斗系統也賦予具
有匿蹤性能的「殲 -20」更高的移動能力。
過去戰機依賴雷達定位,1990 年代衛
星導航系統盛行於全球後,各國普遍為第
42 清流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