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清流雙月刊 NO.33
P. 41
MJIB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振興
乍看之下疫情與全球暖化並無關係, 2020 年的總失業率為 3.85%,是近 4 年來
或是這樣的關係難以為一般人想像,更遑 最高。這也就是說,儘管相較於許多國家,
論疫情之後的經濟振興之道要以「綠」 臺灣疫情雖然不嚴重,但因為出口貿易夥
為主軸。然而,根據歐洲、美國,甚至 伴(如美、日、韓、歐洲)的國內疫情都
部分來自亞洲國家的許多研究,空氣汙 頗為嚴峻,導致消費需求下滑,連帶使我
染與 COVID-19 疫情的嚴重程度存在一定 國的出口業績受損,再加上邊境管制,旅
之關聯。詳言之,空汙愈嚴重的國家, 遊和一些服務貿易的營收也大幅縮減。
COVID-19 的感染人數、重症率和致死率有
上述情況除了影響我國在疫情期間的
愈高的傾向。其中,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一
經濟表現外,毫無疑問地對勞動市場造成
項近期的研究成果顯示,空氣中每增加一
衝擊。即便企業主不裁員,也會用減班或
個單位的懸浮微粒密度,COVID-19 的致死
輪休的方式因應,以防止營運成本增加。
率將增加 8%。而在美國那些疫情較為嚴重 兼顧市場上需求與環境永續已是畜牧業者不能迴避的功課。以北歐的丹麥為例,豬肉出口量占
從好的一面來看,在現行《勞動基準法》 全球出口貿易總量的 17%,是公認的「養豬王國」,但該國的養豬產業並沒對環境帶來太大的
的郡,多半空氣汙染也較為嚴重,即懸浮 負擔或破壞。(Photo Credit: FAO and Denmark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and Food-Danish Veterinary and Food
及相關規範的保障下,企業主解僱勞工的
3
微粒的密度較高。 由於空汙程度的輕重 Administration, http://www.fao.org/3/CA2899EN/ca2899en.pdf)
自由度受到限縮,即便最終決定裁員也必
和一國運輸系統及產業生產使用的能源類
須依法支付適當之資遣費。因此,疫情期 度開發自然資源的行為讓人類與其他物種 上述丹麥的實踐之例可作為政府及養
型密切相關,碳排量越大的能源消費將製
間的臺灣勞工失業問題不算嚴重。但從更 越來越頻繁地交集,提升不少致命性病毒 豬產業的參考,甚至不只養豬業,養雞業
造越多的懸浮微粒,故而調整能源的使用
基本且長遠的一面來看,減班或輪休的員 由動植物轉移到人類身上的機率。養殖過 或類似產業也可以仿效。事實上,臺灣已
現況不但有助於環境品質的改善,也同時
工是一種人力資源的閒置,如果政府能提 程中對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全球畜牧業共 有蛋雞農場其部分再生能源是來自於雞
對疫情的緩解有所裨益。 供一些誘因或機制,讓企業主去鼓勵員工 同關注的重點,如何兼顧市場上的需求與 糞及廢水發酵後產生的沼氣;亦有本土牧
利用時間習得第二專長或是在既有專業領 環境永續已是畜牧業者不能迴避的功課。 場利用綠色科技將雞糞中含有的氮、磷、
臺灣在疫情中受到的衝擊和 域完成技術升級,那麼疫情後的經濟生產 以北歐的丹麥為例,豬肉出口量占全球出 鉀轉換成有機肥料提供給鄰近的農民用
可能對策 力道會回復地更加強勁。 口貿易總量的 17%,是公認的「養豬王 於作物增產。如果未來這些零星個別農場
國」,但該國的養豬產業並沒對環境帶來 的實踐能在政策引領下成為全國養殖產
一、失業與勞動力問題 二、資源開發與畜牧業問題
太大的負擔或破壞。丹麥政府與企業很早 業的普遍情形,動物排遺汙染的問題或可
根據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之資 伐林或過度開採礦物會加深自然環境 就攜手合作綠色養殖的計畫,像是將豬糞 獲得舒緩,同時豬糞再生能源和雞糞有機
料,去年 12 月的失業率為 3.68%,是連 的脆弱度,同時讓未來災害的風險等級升 用於生產沼氣,或鼓勵業者使用減少碳排 肥料的新市場可望形成,落實循環經濟與
續第 5 個月下降。然而,因為疫情原故, 高。水土保育及流行病學家陸續指出,過 量的廠房設備或創新飼養方法。 4 綠色商機。
3 詳見 “Air Pollution and COVID-19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An Ecolog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via at: 4 Lelde Timma, et al., “Dynamic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Tool: Case Study of Green Biorefineries in Danish Agriculture,” Sustainability, Vol. 12,
https://projects.iq.harvard.edu/covid-pm/home。 No. 18 (2020): 7389. doi:10.3390/su12187389
38 清流雙月刊 No.33 MAY. 2021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