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清流雙月刊 NO.33
P. 40

MJIB












                 乍看之下疫情與全球暖化並無關係,                               2020 年的總失業率為 3.85%,是近 4 年來

            或是這樣的關係難以為一般人想像,更遑                                  最高。這也就是說,儘管相較於許多國家,
            論疫情之後的經濟振興之道要以「綠」                                   臺灣疫情雖然不嚴重,但因為出口貿易夥

            為主軸。然而,根據歐洲、美國,甚至                                   伴(如美、日、韓、歐洲)的國內疫情都
            部分來自亞洲國家的許多研究,空氣汙                                   頗為嚴峻,導致消費需求下滑,連帶使我

            染與 COVID-19 疫情的嚴重程度存在一定                             國的出口業績受損,再加上邊境管制,旅
            之關聯。詳言之,空汙愈嚴重的國家,                                   遊和一些服務貿易的營收也大幅縮減。

            COVID-19 的感染人數、重症率和致死率有
                                                                     上述情況除了影響我國在疫情期間的
            愈高的傾向。其中,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一
                                                                經濟表現外,毫無疑問地對勞動市場造成
            項近期的研究成果顯示,空氣中每增加一
                                                                衝擊。即便企業主不裁員,也會用減班或
            個單位的懸浮微粒密度,COVID-19 的致死
                                                                輪休的方式因應,以防止營運成本增加。
            率將增加 8%。而在美國那些疫情較為嚴重
                                                                從好的一面來看,在現行《勞動基準法》
            的郡,多半空氣汙染也較為嚴重,即懸浮
                                                                及相關規範的保障下,企業主解僱勞工的
                                 3
            微粒的密度較高。  由於空汙程度的輕重
                                                                自由度受到限縮,即便最終決定裁員也必
            和一國運輸系統及產業生產使用的能源類
                                                                須依法支付適當之資遣費。因此,疫情期
            型密切相關,碳排量越大的能源消費將製
                                                                間的臺灣勞工失業問題不算嚴重。但從更
            造越多的懸浮微粒,故而調整能源的使用
                                                                基本且長遠的一面來看,減班或輪休的員
            現況不但有助於環境品質的改善,也同時
                                                                工是一種人力資源的閒置,如果政府能提
            對疫情的緩解有所裨益。                                         供一些誘因或機制,讓企業主去鼓勵員工

                                                                利用時間習得第二專長或是在既有專業領
               臺灣在疫情中受到的衝擊和                                     域完成技術升級,那麼疫情後的經濟生產

               可能對策                                             力道會回復地更加強勁。


            一、失業與勞動力問題                                          二、資源開發與畜牧業問題


                 根據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之資                                     伐林或過度開採礦物會加深自然環境
            料,去年 12 月的失業率為 3.68%,是連                             的脆弱度,同時讓未來災害的風險等級升

            續第 5 個月下降。然而,因為疫情原故,                                高。水土保育及流行病學家陸續指出,過











            3    詳見 “Air Pollution and COVID-19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An Ecolog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via at:
              https://projects.iq.harvard.edu/covid-pm/home。

         38 清流雙月刊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