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清流雙月刊 NO.50
P. 69

飲膳札記




































               蕎麥的芽菜可食用,花朵亦為良好的蜜源綠
               肥植物,可生產機能性強的蕎麥蜂蜜。(圖
               片來源:農業部,https://epost.moa.gov.tw/theme_
               data.php?theme=epost&sub_theme=photo&id=870)



            (biological value),含有高量的離
            氨酸(約 6.2%),富含營養價值。

            此外,蕎麥可作為芽菜或蔬菜用,亦
            有蜜源、景觀和綠肥、飼料作物等用途,

            而種實脫掉的外殼,則可作為製作枕頭的                                  果有凸起稜線為其特徵。在彰化海口地區,
            填充物料。                                               因蕎麥籽粒狀似三角菱形立體錐狀,外殼

                                                                堅硬顏色呈深褐色,猶如小碎石,所以又
                 臺灣生產的蕎麥最早係在日治時代,
                                                                稱為「石麥」,此外,用臺語唸「蕎麥」
            由日人引進臺灣嘗試種植,最初即種植在
                                                                的腔調,與「石麥」略微近似。
            南投縣竹山地區,二戰後再由竹山推廣至
            彰化二林、竹塘等地區,在保價收購的年
                                                                  甜蕎麥:世界普及
            代,與「小麥」成為農田秋冬常見的短期

            作物。但臺灣光復後,已漸不再供作食用,
                                                                     蕎麥麵粉的顏色比小麥麵粉顏色深,
            轉為冬季稻田收成後,撒播作為改善土壤
                                                                法國人用於製作黑麵包;日本人喜歡做成
            的「綠肥作物」。臺灣大概從 1992 年才開
                                                                蕎麥麵;韓國人製作成一種涼糕;波蘭人
            始推廣種植蕎麥,產地擴增至彰化、雲林、
                                                                直接用未磨的去皮種子煮粥;此外,歐洲
            臺中、臺南等縣市。
                                                                人還用來研磨做澱粉入湯,使湯汁濃度增
                                                                稠;俄羅斯人則將發酵的蕎麥麵製作成手
                 蕎麥為短期作物,全株莖質軟,全部
                                                                工烙餡餅。臺灣在早期 50 年代的農村,生
            可供食用,長成之後可開花結穗,黑殼瘦



                                                                                                 No.50 MAR. 2024  67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