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清流雙月刊 NO.33
P. 19
MJIB 大腦戰場-以矽為盾護臺灣
我國自 1980 年聯華電子成立(左)、1987 年台積
電成立(下),發展半導體產業迄今已逾 40 年。
(圖片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
局,https://topic.epa.gov.tw/gcai/cp-347-8817-24338-
9.html;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https://
pr.tsmc.com/chinese/gallery-fabs-outside)
半導體產品大致可分為晶棒(左)、晶圓(中)、晶片(右)3 大類,其中,晶片又稱為積體電路。(Photo Credit: Mas-
similiano Lincetto,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ilicon_single_crystal.jpg; Steve Jurvetson, https://www.flickr.com/photos/jurvet-
son/39188583425)
大陸誘吸我國半導體人才之背景 1990 年代開始,大陸鑒於半導體大 代後逐漸走向複雜化,逐漸
多從外國進口,國產化的比例偏低,憂心 少有單一公司有能力負擔,
大陸之所以積極向我國半導體人才
製造商恐透過在晶片中設置漏洞以竊取機 必得仰賴分工。
招手,在政策面上,係大陸對半導體產
密,從而威脅國家安全,開始扶持境內半
業的重視;技術面上,則因半導體產業 在這樣的技術特性下,
導體產業。2014 年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
不易自行發展,借重他人經驗,乃成為
業發展推進綱要」,設立半導體發展基金, 任何一個國家想獨立發展出
最快方式。
以國家總體戰略格局的高度,支持半導體 能追上國際水準的半導體產
一、政策面:大陸極力發展半導體產業 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在 2020 年拉近與國際 業,是非常困難的,吸取其他國家的成功經 大陸誘吸我國半導體人才之方式
水準的差距、2030 年追平國際水準。 驗,乃成順理成章。我國自 1980 年聯華電
半導體是許多電子產品得以運作的核
子成立、1987 年台積電成立,發展半導體 大陸誘吸我國半導體人才的方式,包
心,下至民生消費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 二、技術面:半導體產業的後發者劣勢
平板、汽車自動駕駛等,上至國防軍事工 產業迄今已逾 40 年,大陸則在 1993 年才 括誘之以利、授之以權、許之以願景。
業產品如飛彈、航空電子、衛星通訊等, 半導體的產業鏈,約略可分為晶片設 有第一座半導體廠,但受制於美國對半導 一、誘之以利
無一不可或缺。半導體產品大致可分為晶 計、代工製造、切割封裝、測試等階段, 體生產設施輸入大陸的禁令,發展遲緩。大
棒、晶圓、晶片(又稱「積體電路」,大 早期的半導體公司,多數有能力獨立處理 陸採取直接誘吸人才的策略,可在免於投 我國半導體人才與其他國家相較,薪
陸稱「集成電路」)3 大類。 這些流程,然而隨著半導體產業在 1980 年 入研發成本及時間下,快速縮短學習曲線。 水相對低廉。根據一項統計,我國高階工
16 清流雙月刊 No.33 MAY. 202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