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清流雙月刊 NO.35
P. 14

MJIB







































                  世界銀行(World Bank)早在 2005 年報告即指出,臺灣是屬於全球暖化的「高風險」受害者。左圖是 2008 年辛樂克
                  颱風重創廬山溫泉區的景象,右圖則為 2009 年莫拉克風災下被泥水摧毀的街道景象。(圖片來源:柯金源,https://
                  photo.swcb.gov.tw/Repository/ViewEvent?eventid=637579025315132465;慈濟文史館,https://photo.swcb.gov.tw/Repository/ViewEv
                  ent?eventid=637625664352538723)




            區海平面上升、極端的天氣事件發生頻率                                  炎熱,除了完全沒有颱風,超過攝氏 36 度
            及強度也均有增長。在此情況下,臺灣這                                  的高溫天數長達約兩個月。農地高溫加速

            片土地上的農業面臨越來越大的衝擊。靠                                  稻田中水分的蒸發,感染稻熱病的機率大

            天吃飯是農業必然的宿命,儘管近年智能                                  增,從玉里、池上到中南部的若干鄉鎮相
            科技開始與許多農業活動結合;同時,科                                  繼傳出災情。毫無疑問地,氣候變遷正在
            技農業帶動了一波國內農業轉型,但陽光、                                 影響臺灣的農業。事實上,除了高溫和缺

            空氣、土壤、水四大生產元素難以被人為                                  水的問題外,臺灣旱澇交替之現象也更為

            科技取代,年均溫越來越高的臺灣不可能                                  頻繁。
            僅憑農業智能化與科技化,就躲過田間生
                                                                     寒害及豪雨在 2016 年就讓政府的農
                                                     6
            物多樣性削減和農作產量下降的危機。 舉
                                                                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總額高達 98 億元,
            例來說,去(2020)年的臺灣夏季缺雨又







            6
               即便人類在過去幾十年已透過科技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但極端氣候仍使稻米、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的產量持續減少。一篇今年
              4 月最新的研究指出,自 1961 年以來,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遷已使全球農業的生產力減少約 21%。詳見:Ariel Ortiz-Bobea, et al.,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Has Slowed Globa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Natural Climate Change, No. 11 (2021): 306-312.






         12 清流雙月刊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