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清流雙月刊 NO.35
P. 16
MJIB
品質委員會」,積極傳遞綠色消費理念。 9 但落實綠色消費的成效卻是普遍不彰。然
1993 年,財團法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正式 而,綠色消費對可耕作面積有限的臺灣來
設立,開始教育消費大眾環境保護的相關 說,實為因應氣候變遷下糧食安全越來越
知識,同時鼓勵國內業者進行綠色生產, 脆弱的有效方法。
10
可以說是消費及生產雙「綠」併行。 學
術研究方面,專家柴松林曾提出若干綠色 將綠色消費融入臺灣農業:
消費之基本原則,後經許多學者與研究單 機會和挑戰
位討論和修正,逐漸發展出目前較常被提
及的 3R3E 準則,即減量(reduce)、再 每一個人在資本主義市場中的消費行
利 用(reuse)、 回 收(recycle)、經濟 為可以是減緩環境耗損的抑制劑,但也可
(economic)、 生 態(ecology)、公平 以是加速環境崩潰的催化劑。怎麼選擇、又
(equity)。此六項概念並非全然個別獨 為何應該要這樣的選擇,考驗我們的智慧。
立,而是相互有所交集。 農產品的綠色消費首重對市場上潛在的消
費大眾進行觀念教育,而「食農教育」在這
從上述說明可知,綠色消費是一種 11
個環節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透過協助消費
人類對自身經濟活動之反省,理念中具有
者了解自己所食用農作物的生產過程,甚至
謙抑己慾的思考和相當程度的烏托邦主義
進一步讓其體驗農民在栽種過程中的辛勞,
(Utopianism)。然而,在本質上,綠色
供消鏈(supply and demand chain)中居
消費是一種強調「消費者權力」的主張,
於末端的消費者才能體會「物」到吃時方知
倡議者假定消費者擁有權力(power)可
難,以及何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以扭轉既有市場上的生產模式,而方法就
是消費者對自我消費習慣的修正。 臺灣的農業宜從消費者端去審視國內
目前的生產情況。根據農委會的統計,成
有關綠色消費在真實世界中獲得實踐
年國人的米食年消費量在 2018 年為 45.6
之可能性,在當前的國際社會或臺灣均已
公斤,較 20 年前減少約 11 公斤,但麵粉
有十分豐富的綠色消費論述及公民運動,
9 相關說明請參考:https://www.huf.org.tw/2010/bulletin/int05.htm
10 張春炎,「媽媽的革命與正義的消費者文化?台灣綠色消費運動初探」,傳播與管理研究,第 9 卷 1 期(2009 年 7 月),頁 102-107。
11 譚偉恩、郭家瑾,「論貿易自由化下臺灣糧食安全之挑戰:以食農教育為例」,安全與情報研究,第 1 卷 1 期(2018 年 1 月),頁
122-123。
14 清流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