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清流雙月刊 NO.37
P. 81

餐桌上的臺灣旅行













               艾粄(草仔粿)                                          鋪滿成一層粉漿,蒸熟後,再舀入不同色
                                                                粉漿,繼續蒸熟,一層一層地蒸,共需 9
                 《本草綱目》記載,艾草具理氣血、
                                                                次,每蒸一籠九層粄,就得耗費兩個小時。
            逐溼寒功效,其香味特殊,民間相傳有避

            邪作用。傳統客家人認為在清明節吃了艾                                       九層粄有甜鹹兩種味道,甜的是用黑
            粄,到了暑夏季節,就不會生疔瘡。清明                                  糖調米漿成深色,而鹹者則以油炸蔥蒜混

            時節為艾草的盛產期,因此客家人便將之                                  合米漿。九層粄暗喻「增增日上,長長久
            和糯米做成艾粄,作掃墓祭祖用。艾粄做                                  久」,有著期許與祝福之意,其質地軟 Q,

            法是取艾草幼嫩新葉,洗淨汆燙剁碎後,                                  能予乳牙尚未成熟發育幼兒,或是齒牙動
            搭配糯米粄糰,一同揉捻成草粄糰。甜粄                                  搖的年邁祖輩吃,層層之間盡藏著客家人

            加砂糖同揉,鹹粄則包入餡料,經蒸熟後                                  無比的愛心與孝心。
            即可食用,不論冷熱吃,都令人垂涎三尺。

                                                                  粢粑(麻糬)
               九層粄(九層糕)
                                                                     客家農村有句俗話:「十月朝,粢粑
                 每逢重陽節,客家人都有登高吃九層                               粄仔碌碌燒。」說的正是客家人每逢農曆

            粄的習俗。九層粄是做工繁複的傳統米食                                  十月,家家戶戶做粢粑熱氣蒸騰的景象。
            甜點,作法是利用紅糖水,混合在來米漿,                                 粢粑,閩南話稱作「麻糬」,是糯米製的



























             紅粄就是閩南的「紅龜粿」,其形似龜,為長壽的象徵,                               艾粄製作原料為艾草,相傳有避邪作用,客家人習慣
             還有古錢及桃子等不同形狀。(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用於清明祭祖。(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No.37 JAN. 2022  79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