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清流雙月刊 NO.37
P. 85
餐桌上的臺灣旅行
「回頭烏」不如「正頭烏」 烏魚捕獲上岸後,通常不分雌雄烏混
在一起,以 20 尾盛裝為一籠。由於烏魚雌
當烏魚群南游經過臺灣海峽附近時,
雄比例約為 1:3,因此,加工業者標到的
因烏魚尚未產卵,子多魚肥,叫作「正頭
魚貨中,若雌魚比較多,自然經濟收益就
烏」;僥倖逃過漁民捕抓的烏魚,會繼續
高。然而近年來雄魚膘開始成為海產餐廳
沿著臺灣海峽岸線南下,游往巴士海峽之
的珍饈,雄魚價值也水漲船高。
後,會以自身肚子猛力撞往礁石,將魚
卵全數撞出後,再折返游回臺灣 最近幾年,隨著中國大陸漁
海峽洄游,因其身體瘦弱,且 民抓捕技術進步 ,率先在臺
1
腹中無魚子在身,較無經濟 灣海峽北部海域攔截,甚至
價值,叫作「回頭烏」, 以炸魚等非法手段濫捕;加
在漁產市場拍賣的價格, 上地球溫室效應,海水的
也就不如「正頭烏」。 溫度提升,烏魚不再洄游靠
近年來因環境變遷的影響,野生烏魚捕獲量已逐漸稀少,幸而臺灣水產養殖技術成熟,
養殖烏魚已成為漁民生產烏魚子的主要方式;圖為漁民正在捕捉其養殖的烏魚。
1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43124。
No.37 JAN. 202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