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清流雙月刊 NO.41
P. 73

飲膳札記





























             全臺養殖數量最多的是吳郭魚(左)、產值最高的是石斑魚(中)、養殖面積最大的是虱目魚(右)。(圖片來源:臺
             南市政府農業局,https://agron.tainan.gov.tw/Advanced_Search.aspx?q= 臺南優鱻水產品 - 台灣鯛;https://www.tainan.gov.tw/News_
             Content.aspx?n=13370&s=7899114;作者提供)




            並重新命名為「臺灣鯛」。臺灣鯛無土味、                                 甜魚汁,乾煎、清蒸料理簡單,人人輕輕

            無刺、肉質 Q 彈鮮甜,全臺龍頭超市已行                                鬆鬆即可成食神。
            銷多年,並成為平民餐桌的最佳海鮮美食。

                                                                  夏日滋補聖品――
                 臺灣鯛不但受到國內消費者的肯定,
                                                                  虱目魚(牛奶魚)
            在日本、美國、韓國等地的外銷市場也履
            創佳績,所以臺灣鯛又被稱為國寶魚。其                                       虱目魚英文名為「Milk fish」,可見其

            使用乾淨水質與 AI 技術養殖,高品質且安                               蛋白質含量與品質堪比牛奶。虱目魚在臺
            全無虞,已通過美國 NASA 認可,能為太                               灣養殖歷史已近 4 百年,產量僅次於吳郭

            空人補充足夠營養,故成為全球第一款上                                  魚,過去是相當珍貴的漁產。據悉 20 多年
            太空的魚。                                               前,一斤虱目魚能賣到百元以上,因此經

                                                                濟較好的人家,才有機會享受到虱目魚的
                 五星飯店廚師表示「臺灣鯛無刺、沒
                                                                滋味;如今養殖技術大突破,人人隨時都
            有魚皮,很適合小朋友吃!」,不需高深
                                                                能吃到物美價廉的虱目魚。
            手藝的親民料理,只要擦乾魚片上的水分,

            裹粉後油炸撒上椒鹽,或是淋上泰式酸辣                                       虱目魚雖已成平價海產,然其多刺,
            醬等,就是讓人脾胃大開的人氣美食;而                                  一不小心就會利刺哽喉;還好業者已開發

            且臺灣鯛百搭好用,跟蔬菜、豆腐等食材,                                 無刺虱目魚產品, 各種虱目魚加工食品
                                                                                    6
            都能搭配出好味道。魚肉半解凍仍保有鮮                                  (如魚丸、魚酥、香腸等)也應運而生。






            6
               每尾虱目魚有 222 根刺,去刺得靠人工一片片處理,加上虱目魚蛋白質含量高、容易腐敗,因此處理過程必須與時間賽跑,才能提供最
              新鮮的產品。

                                                                                                  No.41 SEP. 2022  71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